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4|回复: 0

我对于“曲”本质的认识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6 17: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于“曲”本质的认识之一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上,耸立着三座高峰,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曲”的概念古已有之,如金文中就已有“曲”字。作为歌曲、歌辞之意的曲,在《国语•周语》中已出现。此后,“曲”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所指对象或有所不同,但它的常义,指音乐或与音乐有紧密关系的、当时正在歌唱或可以歌唱的歌辞。

    《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谓“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有人认为,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向的,而我认为这种表述并不完全。“志”是一个形声字,下形上声。“诗言志”出自 《尚书·舜典》,它提出了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即“诗言志”。何谓“志”?《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如此说来,“志”包含了人的内心所想的一切。人的内心所想有多么丰富,诗的内容就会有多么丰富。人之所想不仅仅包括情感,还包括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获取的所有经验与知识,因而中国早期的诗歌内容也包括这些方面。闻一多将“志”解释为三个意义:“记忆”、“记录”和“怀抱”,(见《歌与诗》、《神话与诗》,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51页)认为中国早期的诗歌有记忆和记录的功能,这不仅仅可以在汉语诗歌中找到例证,如《诗经·大雅·生民》、《商颂·玄鸟》等诗中关于这两个民族起源的记忆和记录,也可以得到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证明,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等长篇史诗也是如此。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志”这个词语的核心意义还是指人的意志、思想、感情,指的是人对客观社会的认识,亦即人的心灵。因此,几千年的中国诗歌,虽然不乏“记忆”和“记录”的内容,但是其核心却是以抒写“怀抱”为特征的抒情诗。也就是说,诗歌是用语言文字及其用这种语言文字的咏唱,从而表达人们发自内心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歌永言”:永,长,是指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古人观念中的“歌”与我们现在人观念中的“歌”有所不同。“歌永言”什么呢?言“诗”也,“诗”指的是韵文。也就是“歌诗”,“歌”韵文。如《汉书》云: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里的“歌”,指的便是将“诗”悠长地吟啸。

    “声依永”,将“诗”悠长地吟啸,经过“声依永”,即“声”的高低起伏和“永言”相配合。“声”即五声,也就是五音。“五音”为多义词,一指“乐”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二指人发出的“五音”,即喉音、牙音、齿音、舌音、唇音。“音乐”的“五音”,与人发出的“五音”的高度一致。

   “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指六律与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这样才与我们现在的“歌”相近。

    有“乐”的“歌诗”,古人称为“乐歌诗”,或“乐歌辞”,或“乐歌词”方为我们现在的“歌”。

    我们有的所谓散曲大师,连什么是“五音”都搞不清楚,五批“五音”。散曲大师一五批五音,不少版主,主要版主也跟着批五音。我只好仰天长叹,在散曲板块高声呼吁:小学生版主要努力学习达到初中生水平;初中生版主要努力学习达到高中生水平;高中生版主要努力学习达到大学生水平。学些什么呢?古代汉语的词汇、修辞、语法知识,现代汉语的词汇、修辞、语法知识,古代的文化常识,写作的基本知识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3-28 18:54 , Processed in 0.0231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