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0|回复: 0

三、魏良辅歌唱艺术的成就永载史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4 0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涂键 于 2017-4-14 02:48 编辑

三、魏良辅歌唱艺术的成就永载史册
《中国戏曲通史》载:“由于有了上述的社会条件和艺术条件,魏良辅等人才有可能将北曲在作曲及歌唱艺术上的成就和海盐、弋阳等腔的优点,以及昆山腔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所积聚起来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对昆山腔进行了新的革新创造。”揭示了魏良辅在戏曲音乐王国中那种游刃有余的动态进程和变易求新的创作风姿。
明沈宠绥《度曲须知》上卷“曲运隆衰”有段重要的话:
嘉隆间有豫章魏良辅者,流寓娄东鹿域之间。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论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所度之曲,则皆“折梅逢使”、“昨夜春归”诸名笔,采之传奇,则有“拜星月”、“花阴夜静”等词。要皆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腔日昆腔,曲名时曲,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盖自有良辅,而南词音理,已极抽秘逞妍矣。
沈宠绥是一位生活在明末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公元1573-
1644年)人,戏曲音乐家,有戏曲音乐理论著作《度曲须知》和《弦索辨讹》,论述南北曲演唱的技巧。论著是作者实际经验的积累,多有真知灼见,尤其对魏良辅的音乐才能给予了极高评价,被其奉为昆曲至高无上的曲坛祖师和“大圣”。沈宠绥是吴江人,但他断定良辅原籍豫章而“流寓娄东”,并指出“生而审音”,对良辅的超智商的音乐才能予以充分肯定。这种明确无误的对魏良辅生平的评论,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熟悉、了解与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沈宠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这就是魏良辅对昆腔的改革,主要是改革昆腔的演唱方法,即行腔的艺术。他对当时流行的曲调感觉平直、呆板,没有变化,因此,其改革首先表现在节奏上,在原来单调板式基础上,增加了“赠板”这一形式,就是说,将慢曲以放慢一倍的节奏进行演唱,同时又在缓慢的旋律中增加一些装饰性的花腔,于是,它在舒展起伏的行腔中,特别显得婉转缠绵,摇曳多姿。同时,他又对发声吐字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把每个字分成头、腹、尾三个部分,按发声、落韵、收音三个步骤徐徐吐出。这样的行腔,“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清柔婉转,玉润珠圆,有如“水磨”。沈宠绥《度随须知•弦索题评》云:“我吴自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未,遐迩逊为独步。”这对良辅的昆腔音乐改革的全过程,是个很好的注脚。
    其次,魏良辅的改革,还表现在对昆腔伴奏乐器的重大调整。由
于良辅对于北曲杂剧音乐特征的深刻把握,大胆运用并融合南北乐器,既有笛、箫、笙、唢呐等管乐器,又有琵琶、三弦、月琴、筝等弦乐器,以及鼓、板、锣、钹等打击乐器。并且突出与发挥吹奏乐器的潜能,从而确定了以笛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地位。良辅昆腔音乐的改革,是为清唱而设,其改革成果并未经舞台实践检验,但他以超前意识所创立的这种规模完整、兼备众长的乐队伴奏,却不仅用于清唱,而是完全超出“清唱”形态的理念,更适用于戏曲舞台,其意义正如沈宠绥《弦索辨讹》所云:
嘉隆间,昆山有魏良辅者,乃渐改旧习,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至今遵之。
    亦即是说,良辅的改革为昆腔以一种声腔剧种的全新姿态正式
登上中国剧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梁辰鱼起而效之,著《浣纱
记》传奇,终使清唱的“新声”发展为戏曲舞台艺术而风靡天下。为什么人们都把魏良辅奉为昆腔鼻祖,其因即在此。
    魏良辅在音乐改革的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歌唱家。其唱曲理
论著作《曲律》是一部对歌唱方法的论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曲律•提要》指出:“《曲律》一书,虽仅一千多字,但非常简洁扼要;它提供了学练昆曲歌唱的途径,以及歌唱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尽管没有一篇完整的‘魏良辅传’留传,有此一编,也可窥见他的唱曲艺术的精深成就。”可见《曲律》在戏曲音乐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4-28 21:58 , Processed in 0.0131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