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公路上的日系车 过了姐告口岸,就是缅甸的木姐,我的境外旅游线路是从木姐到南坎的沿途风景。连接木姐至南坎的,是一段著名的公路,史迪威公路。对!就是史迪威公路。二战时东方战场上著名的战争物资补给线,是中国战场的生命线,也是中国战场上唯一的国际补给线。 遗憾的是,这条公路年久失修,已是破烂不堪。沙石与泥浆混合在一起,坑坑洼洼,委实难走,这是连日阴雨天的结果。我在想,还是阴雨天的好。否则,必尘土飞扬!好歹能享受好的空气。 我站在国门的缅甸一方往国内望去,齐整完善的市政设施;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统一规划的商业街区,无不展示瑞丽这座小城的美丽与商业氛围。再回望木姐,整个一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小城镇的模样。强烈的反差,激起了我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想起了最近在微信中看到的一段演讲视频。里面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出了国的中国人更爱国。于是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事例。那些国家我没去过,无法求证他观点的真实性,然而我却信了。如今,我身处一个穷国,却真真实实在感受祖国的可爱。 我们上了一辆中巴,同样的破旧不堪。导游是名幽默的缅甸傣族小伙,他说,这就是豪华中巴了,缅甸的标准。全车人大笑,仿佛这是预料之中的事。破旧不堪的中巴跑在破烂不堪的公路上,可以想见乘客是何等的受罪。中巴的减震功能几无,乘客不时因颠波而发出惊呼。我坐在中巴的最后一排,常常把我颠得脑袋撞上车箱顶,然后屁股又重重地落回硬硬的座椅。 公路上跑的车,多是车容不整兼不净的。也是,在这样的公路上行驶,再好的车恐怕也难保持车容明亮。细看,发现全是日系车。本田丰田,满街跑,缅甸人这么有钱?我把这种好奇直接询问导游小伙,他说:都是日本人援助的。可见,这日本“太君”没少在缅甸下功夫。 二战的时候,对于日军的到来,缅甸人并不认为是侵略,相反他们认为是日本人赶走了英国人,对日军还真的“太君”上了。事实是,对于缅甸来说,无非是换了个殖民者而已;事实是,日本人的幸运在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扮演殖民者的嘴脸。否则还不如英国人呢,英国人毕竟自诩绅士。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对缅甸政府一直很上心,捐助了不少的物资。我乘坐的这辆“豪华”中巴,就是丰田的。只是,这日本“太君”能不能再慷慨点,援助点好东西,也让我坐得舒服些。 大巴的方向盘竟然在右边,习惯了从右边上中巴,自然往右,却没有车门,却见司机端坐在右边驾驶室。于是绕过车头从左边上,心里总感觉哪不对,犯起了迷糊。以至于坐在车上努力回想我的捷达的方向盘是左还是右?当我确信中巴的方向盘与我的捷达的方向盘不是同一边时,便去观察其它车辆的方向盘。发现有左有右,挺乱挺滑稽。这恐怕是拜日本“太君”所赐。 日本是靠左行驶的国家,方向盘都设在右边,他们把淘汰下来的旧车,援助或贱卖到缅甸,可没那精力把方向盘改过来。而缅甸是靠右行驶的国家,我想,缅甸囿于现状,还无法统一规范吧。 史迪威公路上跑着这么多破旧日系车,不知为抗日而修建这条公路的史迪威将军在另外一个世界作何感想。 2015-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