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0|回复: 0

散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 0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涂键 于 2016-1-3 02:43 编辑

元曲又叫乐府、今乐府、北乐府。今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北乐府是相对南乐府,即南曲而言。什么是乐府呢?我们中文专业毕业的诗友都知道: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这在修辞上就叫借代。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魏晋南北朝有乐府诗,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尽管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唐代古乐府诗写得最好的便是李白与杜甫,我们现在看一看李白的一首著名的乐府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它的句式特点如下:

海客谈瀛洲(古乐府五言非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越人语天姥(古乐府五言非律句),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天姥连天向天横(古乐府七言非律句),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天台一万八千丈(古乐府七言非律句),对此欲倒东南倾(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古乐府七言非律句),一夜飞度镜湖月(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湖月照我影(古乐府五言非律句),送我至剡溪(古乐府五言非律句)。
谢公宿处今尚在(古乐府七言非律句),渌水荡漾清猿啼(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脚著谢公屐(近体诗五言律句句式),身登青云梯(古乐府五言非律句)。
半壁见海日(古乐府五言非律句),空中闻天鸡(古乐府五言非律句)。
千岩万转路不定(古乐府七言非律句),迷花倚石忽已暝(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熊咆龙吟殷岩泉(古乐府七言非律句),栗深林兮惊层巅(楚辞句式)。
云青青兮欲雨(楚辞句式),水澹澹兮生烟(楚辞句式)。
列缺霹雳(诗经四言句式),丘峦崩摧(诗经四言句式)。
洞天石扉(诗经四言句式),訇然中开(诗经四言句式)。
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乐府七言非律句),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楚辞句式),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楚辞句式)。
虎鼓瑟兮鸾回车(楚辞句式),仙之人兮列如麻(楚辞句式)。
忽魂悸以魄动(楚辞句式),恍惊起而长嗟(楚辞句式)。
惟觉时之枕席(楚辞句式),失向来之烟霞((楚辞句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乐府七言非律句),古来万事东流水(近体七言律句句式)。
别君去兮何时还(楚辞句式)?且放白鹿青崖间(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须行即骑访名山(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古乐府杂言非律句),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乐府七言非律句)!


      
这是散曲吗?显然不是!
      我们知道,唐诗之所以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第一座高峰,第一、唐代不仅仅是对古乐府与古风的传承;唐代还有一个新乐府运动,这就是对古乐府的传承的发展。第二、唐代近体诗的出现,是对五言古风、七言古风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知道近体诗的音乐性极强的特点是,平仄交替,律而不古。第三、唐代还出现了这个新的音乐性也是极强的文学形式。
       我们知道宋朝对近体诗也有发展,宋诗有宋诗的特点,比如借用邻韵吟诗得到认可并普遍运用,再比如哲理诗大量出现等等;其次是,词到了宋代形成另一个高峰,宋词的特点是律而无衬,除个别外,宋词是不能够有衬字的。再次是,散曲已经出现。宋词也叫乐府,是散曲吗,也不是!
      我们知道元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是散曲,特别是北曲。北曲最大的特点是律而破律或者叫律而有衬。我们知道散曲在明代也是很光辉的,如果说北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那么,南曲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南曲最大的特点是律而限衬衬不过三
列表如下:
古乐府                                 唐代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清曲
律(格律)而少律(律句)     律而不古         律而无衬       律而有衬      律而限衬(衬不过三)苏轼曾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只有从中华诗歌史的高度,才能够考察出什么是元曲。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中华诗词论坛散曲版块的主要版主自我感觉良好,不是引导人们去学元曲,而是引导人们去填宋词,引导人们去学明清曲。《全元散曲》有衬字散曲,百分之七十以上;全宋词有衬字的,几乎是零;全明曲有衬字的百分之三十以下。不从中华诗歌史的高度,就谈不清诗词曲的关系,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华大陆的散曲界悲哀。



[tr]  [td]  
七、散曲的体制特色的创造性——字词句的增减(5
      南北合套用衬字举例
      本来,北曲散套是由北曲组成,南曲散套是由南曲组成,在曲牌联套的形式上各成体系。但是,有了南北合套以后,这种界限就打破了,南北曲曲牌就可以组合在一起联成一套。
      南北合套是在一套散套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联套方式,即在同一宫调内,选取若干音律相互和谐的南曲曲调和北曲曲调,交错排列,就成为一套南北合套。南北曲曲调交错排列的方式,可以是一南一北,或一北一南,也可以是一南二北,或一北二南,也可
  以是二南四北,或二北四南等等。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南北合套的创始人是元人沈和,这话并不一定正确。我们知道,南曲北曲各有特色。南曲声调以柔缓婉转为主,北曲声调以道劲朴实为主。把南曲北曲融合成套,这是现实的需要。宋金时期,虽然南北对峙,但双方还是有一定的交往,南北曲也有一定的交流。适应现实的需要,南北合套就出现了。
         沈和是元代中期的人,早在沈和以前,在南宋戏文《张协状元》中,就已经有南北合套了。至迟在元代初期,杜仁杰写的散套[商调·七夕也是用的南北合套。不过这时的南北合套,大概还没有规律化,可能是从沈和开始,才有意识地使南北合套规律化吧
!
  
  
下面是一套南北合套的散套:
  中吕·粉蝶儿
  西湖游赏
    贯云石
  [北中吕·粉蝶儿描不上)小扇轻罗,(便是)真蓬菜赛他不过。(虽然是)比不得百二山河,(一壁厢)嵌平堤,连绿野,(端的有)亭台百座。暗想东坡,逋仙诗有谁酬和。
  
  [
南泣颜回慢说凤凰坡,怎比繁华江左。无穷千古,真个()胜迹留多。烟笼雾锁,()六桥翠幛如螺错。青霭霭山抹柔蓝,碧澄澄水泛清波。
   
  [
北石榴花我则见)采莲人唱采莲歌,(端的是)胜景胜其 他。(看那)远峰倒影蘸清波,睛岚翠锁,怪石嵯峨。(我则见)沙鸥数点湖光破,咿咿哑哑,橹声摇过。则见女娇羞依定雕阑坐,(恰便是)宝鉴对嫦娥。
  
  [
南泣颜回缘何)乐事赏心多,诗朋酒侣吟哦。花浓酒艳,破除万事无过。嬉游玩赏,()清风皓月安然坐。任春夏秋月冬天,但适兴四时皆可。
  
  [
北斗鹌鹑闹攘攘)急管繁弦,(齐臻臻)兰舟画舸。(娇滴滴) 粉黛相连,(颤巍巍)翠云万朵。(端的是)洗古磨今锦绣窝,  你不信试觑呵,(绿依依)杨柳千枝,(红馥馥)芙蕖万颗。
  
  [
南扑灯蛾清风送蕙香,岫月穿云破。(清湛湛)水光浮岚碧,(响当当)晓钟儿敲破。(呜咽咽)猿啼古岭,见对对鸳鸯(戏着)晴波。迢迢似渔舟钓艇,(美甘甘)一湖明镜照嫦娥。
  
  [
北上小楼密匝匝)那一窝,(疏刺刺)这几伙。(我这里)对()清岚,泛着清波。微雨初收,微烟初散,微风初过,再休题淡装浓抹。
  
  [
南扑灯蛾叠叠的)层楼兼画阁,(簇簇的)奇葩与异果。远远()绿沙茵,(茸茸的)芳草坡。(嫫蹙的)马蹄踏破,隐隐似长桥卧波。细袅袅绿柳金拖,()实丕丕放开眼界,(这整齐齐)楼台金碧,(天上)也无多。
  
  [
尾声阴晴昼夜皆行乐,(不信道)好风景(被横)俗人摧挫,(再寻个)风雅()湖山何处可。
  
  
     
贯云石的这套[中吕·粉蝾儿南北合套散曲,用的是一北一南交错排列的联套方式,即[北粉蝶儿[南泣颜回[北石榴花[南泣颜回[北斗鹌鹑[南扑灯蛾[北上小楼[南扑灯蛾[尾声[粉蝶儿[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等曲调。属北曲[中吕宫[泣颜回[扑灯蛾等曲调,属南曲[中吕宫,它们是同一富调的曲调,所以可以在一起组成南北合套。这套散曲用的是歌罗韵,一韵到底。
  
  
     
作者贯云石,何许人也?他是维吾尔族农民的后裔,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擅一代之长(王世贞《曲藻)序》)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全名是贯小云石海涯,号酸斋。
     他的这首南北合套所用的衬字,我用括号标出。不难看出,正是这一些衬字的运用,有的使曲作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口语化。如[北中吕·粉蝶儿[南泣颜回[尾声;有的是叠字、叠词、复合叠词,如 [北斗鹌鹑 [南扑灯蛾 [北上小楼,使曲作更具语言特色,更具美学价值。
  
   
我再一次强调:元曲用衬字(包括增字、也包括减字、增词、增词组、增句),这是曲律的特点。所谓“衬字”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是就是不能够加在句尾。加在句首的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加在句中的以虚词为常见。衬字不拘多少,不拘平仄。有的曲牌为了与词相区别,硬性的规定必用衬字,如前文所说的[正宫·叨叨令]。有的衬字是作曲者加的,作曲大家运用衬字是为了突显曲作的特色,1、使曲作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口语化,突出曲作的风格特色;2、或者运用对仗、反复等修辞手法为了突显曲作修辞的特色;3、或者运用叠字、叠词、复合叠词突显曲作的语言特色,4、或者用衬字便于运用其他修辞手法以增强曲作的美感;5或者运用衬字使曲作更具音韵美,如“也末哥”、“一半儿”,以示与唐宋词的区别。(以上5点也算是对本版块雨中雁程连陞常管的一个回答。我这篇文章在许多板块都飘红或定精了,至于在这里发表是不是 飘红或定精,我无所谓,写文章是为了说明我的散曲观,并不是为了飘红或定精)
     王力老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去掉衬字的曲作,那就与词作没有区别。
     我们的散曲研究者,我们曲版的版主,特别是主要版主,要引导散曲作者向元曲学习;而不是引导散曲作者不用衬字,向宋词靠拢。一般说来,习作或竞赛作品、投稿作品加字或减字最好加注以说明,以免编辑或者参评人员造成出律的误会。
  
  
  [/td] [/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12-28 03:57 , Processed in 0.0170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