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0|回复: 0

如何作曲——第五篇、修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22: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作曲——第五篇、修辞


我曾经根据前人的经验,曾对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归纳成四大类,现简述如下:


1、比说,包括比喻、映衬、引用等。


比喻分为第一、明喻,即 明显地用类似的事物来比譬所说的事物,叫明喻。常用“如”“若”、“犹”、“似”等比喻词来连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二、 暗喻。明喻的形式是“甲如乙”,暗喻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也”、“为”、“是”等字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苏轼《卜算子》)


第三、借喻。即借譬喻的事物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白雪喻蚕丝,黄云喻麦子。


映衬,即把两种相反的看法和事物,比并在一起叙述,使它相映相衬,显示出深远的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映衬法。它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反衬, 如: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谣长缨,念子怅悠悠。(李陵《与苏武诗》)


另一种是对衬。如: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六》)


引用,即用别人成语或故事说明所要表达的内容。它又包括明引与暗引两种。   


第一、 明引,明白的说出它是引用的,叫做明引。如:登临忽忆坡仙句, 今古苍茫感逝川。(游龙《望湖亭》)      


第二、 暗引,不说明出处,只将成语或故事暗用进去,叫暗引。如: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王安石《春风》)


“烝红”暗引自韩愈《桃源图》诗“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中的词语。      


2、代说


代说即用甲来代替乙。甲和乙的中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依关系,凭这种相依关系,代替之后,读者自然能够联想出所代的事物是什么。它包括旁代与对代。某事物所伴随的、或所附属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某事物叫做旁代。旁代主要有:  


第一、 用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如: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左丞》)


“纨袴”是富贵子弟的标记,代富贵子弟;“ 儒冠”是文人学者的标记,代文人学者。


第二、用事物的所在或数量相代,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一杯”代杯中的酒。


第三、 用事物的作者或产地相代。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因杜康造酒,故称酒为杜康。


第四、用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如:平生闻若人,笔墨最奇峭。(陆游《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篇》)


“笔墨”代诗文。


对代是一种用与所说的事物互相对待的事物名称来代替本名的修辞手法。主要有:第一、部分和全体相代,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船的部分——“帆”,代全体——船。


第二、 特称和通称相代, 如: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黄花”代菊花。


第三、具体和抽象相代,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绿”代海棠叶,“红”代海棠花。抽象代具体。


  第四、 结果和原因相代。如:故乡吴江多好山,笋舆篾舫相穷年。(范成大《金牛洞》)


陈望道解释说“笋舆”就是竹舆。原因“笋”代结果,“笋”长大便是“竹”。


3、虚说。


虚说即用虚拟夸张的说法来畅发说者的情意,使所说生动突出,引起听者或读者的高度注意,这就是虚说。它包括


1.比拟。分为拟人、拟物。




1.拟人,拟物为人,即把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事物,虚拟出有知觉有感情的人来描写,这就叫做拟人。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第二、“ 拟物” 拟人为物,即把又德性有意识的人,虚拟做没有没有德性没有意识的事物来描写,来满足作者的某种愿望,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拟物。如:妾作溪中水,水流不离石。(景翩翩《怨词》)  

二、 赋体。即把无体质的东西虚拟做有体质的东西来描写的修辞方式。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三、 夸张,即说话、做文章铺张夸大过于客观事实的修辞方式。它包括向大、长、强、多、速等方面夸张和向小、短、弱、少、缓等方面夸张两种。

前一种如: 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后一种如:谁谓河广,曾不容舠。(《诗•卫风•河广篇》)

舠,音刀,小船也。《文心雕龙》云:“论狭则河不容舠”。



4、曲说

用各种曲折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使所说的话婉转含蓄,引起读者的思索,这样的修辞手法就是曲说。它包括:

一、 婉曲,即说话时故意不明明白白的直说,却用委曲隐约的话,把它烘托暗示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婉曲。婉曲又分为第一、 烘托,即不直说本意,只是旁敲侧击,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司马光《迂叟诗话》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余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第二、 闪烁,即 用隐约的话来暗示本意。如: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结句“薛王沉醉”,而“寿王醒”。这一对比说明寿王妻子被唐明王这个父亲夺取的悲恸。含蓄的对唐明皇进行讽刺。

二、 讽喻,即用虚构的故事寄托教育讽刺等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讽喻。如汉乐府民歌《枯鱼过河泣》是也。

三、 倒反,指说意思相反的话,让听者自己去领会他的正面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倒反。如《西厢记》“猛见了可憎模样”

“可憎”就是“可爱”的意思

当然这种概括还不是很全面,有一些修辞手法还没有概括进去,比如对仗。

5、对仗

   唐代近体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唐代格律诗对仗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宋词的对仗与唐诗比较而言,第一、不限于平仄相对立,第二、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可以重复,第三、对仗的位置可以不像唐诗那样固定。

在散曲中,元人将对仗推到一个更新的境界。仅就对仗品类而言,凡唐诗宋词有的对仗,散曲都有;唐诗宋词没有的对仗,散曲也有;对仗在元人散曲里被全方位拓宽。

据有人统计,元曲中的对仗有近四十种,对仗是散曲修辞的重要的创新。




一、句中自对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枯藤”对“老树”对“昏鸦”, “小桥”对“流水”对“人家”, “古道”对“西风”对“瘦马”,这便是句中自对。

二、鼎足对

相邻三句相互形成对仗。如,汤式 《【越调·天净沙】闲居杂兴》:“近山近水人家”与“带烟带雨桑麻”与“当役当差县衙”,相互形成对仗。

三、四维对:相邻四句相互形成对仗。  周文质《 【正宫·叨叨令 】四景》:

“春寻芳竹坞花溪边醉”与“夏乘舟柳岸莲塘上醉”与“秋登高菊径枫林下醉”与“冬藏钩暖阁红炉前醉”, 相互形成对仗。

隔句对,由二至数联构成,各组对应句相对。

  汪元亨《【双调·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归隐》:

   频沽,有限杯中物;

   熟读,无穷架上书。

   张可久《【仙吕· 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

   悦高朋故戚,共谈玄讲理;

   办登山玩水,早休官弃职;

    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四、反复对, 一首中反复出现多组对组。如:

周德清[正宫 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五、通篇对,整首散曲全用对仗组成。如:

关汉卿【正宫·白鹤子】: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徐再思【越调·凭阑人】 江行:

鸥鹭江皋千万湾,鸡犬人家三四间;

逆流滩上滩,乱云山外山。

其全方位拓宽还体现在对仗多样化,如多韵对、流水对、数目对、方位对、借义对、借音对、颜色对、地名对、地理对、人伦对、同字对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多层次、多角度、多品类、多风格、多形态的对仗,是散曲修辞手法的一大重要特色。

我认为,我们在作曲时,一定要有精品意识,要认真研读例作。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时,要力求对仗。对仗要尽可能精准,决不能马马虎虎的对待它。





2.6、反复

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我们在“叠字叠词”中所说的叠词。

如乔吉 【越调·天净沙】: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通篇用叠字叠词,像“莺莺-燕燕-春春”等等就是连续词的反复。

再如邓玉宾的套曲【正宫· 端正好】:

  【笑和尚】不如俺悠悠悠一溪云竹笋香。厌厌厌三月火桃花浪。纷纷纷千顷雪松花放。拾拾拾瑶草芳,采采采灵芝旺,来来来长生药都无恙。

曲用三叠词,其中“拾拾拾”、“采采采”、“来来来”, 也是连续词的反复。

再如赵显宏 撰小令 【黄钟宫·昼夜乐】:

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晴岚。飞白雪,杨花乱糝。爱东君绕地里将诗探。听花间,紫燕呢喃。景物堪。当了春衫。当了春衫。醉倒也,应无憾。

其中“停骖”与“ 停骖”,“ 当了春衫”与“当了春衫”是词组或句的反复。以上为连续反复。还有一种反复叫间隔反复。

所谓间隔反复,是同一个词语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的反复叫做间隔反复。如:孙周卿【双调·蟾宫曲】:

草团标正对山腰。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每句都嵌“山”字,12句共有15个“山”字。其中10句为山字头,这在曲作的体例上叫“同字头体”。像这15个“山”字间隔出现,我们在修辞上就叫“间隔反复”。再如:

张鸣善 【中吕·普天乐】愁怀:

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曲中共11句,用了“雨儿飘,风儿扬”等5组儿话语。这在体例上有人称为“儿化体”,它的的特点是:在散曲中大量应用“儿化”语,使曲作语句亲切,给人以童谣感。在修辞上便是“间隔反复”。再如:  贯云石 【中吕·红绣鞋】: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

曲作前一部分连用八个“着”的“间隔反复”,后一部分则用联珠的修辞手法——“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十分生动形象地将“有情人”感情之深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如,无名氏【大石调·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休烦恼,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敌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为历代送别诗之冠。

而无名氏的曲作用“大石调”唱之,用间隔句的反复“更洒遍客舍青青”、“劝君更尽一杯酒”、“ 休烦恼”、 “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一咏三叹,将送别友情的依依不舍刻画得惟妙惟肖。有人将这种括诗的曲作称为“括诗体”或“隐括体”。



7、排比

排比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法。

运用排比,能加强语气。排比用于绘景,便层次分明,风景如画;用于叙事,则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言情,便节奏和谐,感情洋溢;用于析理,则条理分明,论述详尽。如:兰楚芳【双调折桂令】相思:

   可怜人病里残春,花又纷纷,雨又纷纷。罗帕啼痕,泪又新新,恨又新新。宝髻松风残楚云,玉肌消香褪湘裙。人又昏昏,天又昏昏,灯又昏昏,月又昏昏。

曲中的“人又昏昏,天又昏昏,灯又昏昏,月又昏昏”便是排比,作者用排比艺术手法看起来是绘景,实际上是借景言情,描述是可怜人病里相思之苦,相爱之深。





4.8、联珠

联珠的特点是:散曲前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后一句开头的的字,宛若一串珍珠相连,又叫顶针或顶真。因最后一字往往是韵脚字,因而又具有韵脚与韵头的相接的特点。如:

乔吉 【越调 小桃红】:

落花飞絮隔朱帘,帘静重门掩。掩镜羞看脸儿见,见眉尖。眉尖指屈将归期念,念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厌厌。

曲中用“帘,帘”、“掩。掩”、“见,见”、 “念,念”、“闪。闪”、 “欠,欠”,6组同字相连。这便是联珠,或者叫顶针(顶真)。以上为词的联珠,还有一种是句的联珠,句的联珠特点是:散曲相关联系列作品中,前一首最后一句是后一首开头的一句,宛若一串大珍珠相连。如: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

闲来唱会〔清江引〕,解放愁和闷。富贵在於天,生死由乎命,且开怀与知音谈笑饮。

且天怀与知音谈笑饮,一曲瑶琴弄。弹出许多声,不与时人共,倚帏屏静中心自省。

倚帏屏静中心自省,万事皆前定。穷通各有时,聚散非骄吝,立忠诚步步前程稳。

立忠诚步步前程稳,勉励勤和慎。劝君且耐心,缓缓相随顺,好消息到头端的准。

这一组曲 “且开怀与知音谈笑饮”、“倚帏屏静中心自省”、“立忠诚步步前程稳”,皆是首尾相接,四首曲及其有机联系在一起,犹如一篇文章,给人过渡自然、一气呵成之感,却没有任何故意拼凑的痕迹。这在唐诗宋词中极少看见。





5.9、对比

对比的特点是:散曲以对立的事物内容贯穿全曲,在鲜明的对照中,抒发作者的感叹。如:汤式【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汤式《【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用对比手法写战争给西湖带来的创伤,结句抒发出过去那美丽、繁华、热闹的西湖,如今只能在梦中相见的感慨。

再如,张养浩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过)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将过去做官的艰辛与险恶对比如今隐退的恬然与舒适,作者用对比写法,用强烈的反差与反思,增强了曲作的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5-18 19:18 , Processed in 0.0159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