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5|回复: 0

如何作曲——第三篇、体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2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作曲——第三篇、体例
我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王力老先生认为:词和曲这两个概念选择的都不是太好:唐人的所谓曲,就是后人所说的词;元人的所谓词,又是后人所说曲。
在元代根本就没有“曲”的这个概念,那么元代人称“曲”是什么呢?就是“词”。后人为了与宋代的“词”相区别,才取了一个名——曲。那就涉及到“曲”的创造性。
    首先我想谈一谈“元蒙”名族。他有什么特点呢?八个字归纳“上马弓刀,下鞍歌舞”。“上马弓刀”使得它的疆土不断扩大,“下鞍歌舞”使得元蒙名族人人能歌善舞。随着“元蒙”政权不断的南移,他们爱上了金词、宋词并创作了自己的词谱。而元北曲尽管只有三百多个曲牌,但具有同宫调、跨宫调的组合和叠加功能,衍射出小令、带过曲、套曲形式,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元散曲的表现力和表现容量。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之所以三足鼎立,和它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
     它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就是体例特色:唐诗比较简单,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宋词据《钦定词谱》本体约八百,但无体例叠加功能。而曲有衬字,增字,增词,增词组,增句,增令等;它据有人统计,虽只有三百多个曲牌,但具有同宫调、跨宫调的组合和叠加功能,衍射出小令、带过曲、套曲形式,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元散曲的表现力和表现容量。这是诗体表现量的进步和合乎诗体自身逻辑的发展。
1、衬字 。元曲可用衬字,这是曲律的特点。所谓“衬字”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是就是不能够加在句尾。加在句首的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加在句中的以虚词为常见。衬字不拘多少,不拘平仄。一般的来讲:小令衬字少,套数衬字多;散曲衬字少,戏曲衬字多;有的衬字是曲牌硬性的规定,有的衬字是作曲者加的。如【正宫•叨叨令】邓玉宾:
白云深处青山下,茅庵草舍无冬夏,闲来几句渔樵话,困来一枕葫芦架。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煞强如风波千丈担惊怕。
【正宫•叨叨令】的两个“也么哥”、“ 也么哥”,就是词牌与曲牌硬性规定的衬字,是【正宫•叨叨令】的定格。有人认为这也是一种衬字,但它有音无意,不能和一般的衬字相提并论。像这样的,元曲里还有“也波哥”、“也麽天”、“也摩挲”、“也波”、“也那”之类。但是,不一定都用在句尾。
2、增字
《西厢记•叨叨令》——王实甫: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招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这首曲子的增字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有的增字是叠字的第二个字。第二、增字使曲作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口语化。
3、又一体
【本体一】例作1(尾句334)《秋思》  张可久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全元散曲)
【本体二】例作2(尾句444)《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睛雪飞滩。(全元散曲)
以上两个【双调•水仙子】都是选自《全元散曲》,两相比较:例一为《中华诗词论坛》散曲板块所提倡的例句,例二为[又一体]。例一尾句为“334”,例二尾句为“444”;例一第四句为五字句,为律句式;例二第四句为曲的特殊句式——3-3句式。第五句,例一为曲作的一般六字句式,而例二为曲作的特殊的七字句式——3-4句式。这说明散曲与词比较,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
4、增词
【双调•水仙子】[变化体一]例作3(尾句554)《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以上【双调•水仙子】也出自《全元散曲》,前三句鼎足对,第四句为六字句,曲作的特殊句式3-3;第五句为七字句,曲作的特殊句式3-4。纵观前五句,与乔吉的《重观瀑布》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我们不知道曲作四句可以为五字句——律句,也可以为曲的特殊六字句式——3-3式,曲作的第五句可以为六字句,也可以为曲的特殊七字句式——3-4式,那么,我们则很可能会认为曲作出律。而“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则是尾句“334”的变化体,分别增词“枕上”、“ 江南”,用的人多了,尾句“554”便成了【双调•水仙子】的常用体。有人认为尾句“554”是【双调•水仙子】的本体,非也!
再如, 【双调•水仙子】例作6(尾句777)《讥时》 张小山: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通常尾句7为3、4)。
张小山的【双调•水仙子】讥时,也出自《全元散曲》。该曲首两句对仗,第三句却未对仗。第四句也为六字句,曲作的特殊句式3-3;第五句也为七字句,曲作的特殊句式3-4。第六、第七、第八句分别增字“五眼鸡”、“ 两头蛇”、“ 三脚猫”,三句皆为曲作的特殊句式3-4式,是十分工稳的鼎足对。
5、增词组
王实甫《西厢记•叨叨令》曲中“有甚么心情”便是所增的词组。一般说来,增字、增词、增词组要用括号括起来,或用小字表示,以和正字相区别。
6、增句
增句——指元令在一般格律句数外,可以根据内容的表达的需要增加句数。如[双调&#8226;蟾宫曲],曲谱多数为11句,但可增加到17句。据吴梅《南北词简谱》,《汉宫秋》第三折中之<梅花酒>共有二十句,增句比定格所规定的句数还要多。
7、增令
指有的小令可以整体在重复一遍,名曰“幺篇” ,简称“幺”。也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必须重复”,一种是“可以重复”。“幺篇”多数首句略有变化。属于“必须重复”型,例如[黄钟&#8226;人月圆] 幺篇需连用:如张可久《黄钟宫&#8226;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幺)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如果去掉(幺),那就是一首词了,曲谱与词谱同。
    “可以重复”型,例如[黄钟宫&#8226;出队子],可带亦可不代“幺篇”,根据作者的需要可以自由选择。
8、煞——曲牌名。“煞”是“煞止”。北曲般涉调、黄钟宫、正宫、南吕宫、商调、越调等都有“煞”曲,字数定格互有不同,都用在套曲的结尾部分,在末一曲尾声或者煞尾之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5-18 18:28 , Processed in 0.0147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