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1|回复: 0

南昌集(西山叠翠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0 09: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军山怀古
春风柳叶扫残冬,  细雨糜烟岭更葱。
石马千秋歌虎将①,大刀百二胜关公②。
荡平南甸三巴血③,报捷东洋万世功④。
今日欢呼刘少保,  恰因倭寇又逞凶。

①刘綎,字子绶,号省吾,《明史》赞其为“诸将中最骁勇”。使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人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南昌刘将军庙,西山将军山均纪念明代第一虎将,汉民族史上最后一位古典,并不很有名的悍将[size=+0]刘綎。
②关羽的刀才八十二斤。
③指大胜缅甸。
④抗击倭寇入侵朝鲜获胜,朝鲜国王认为刘綎功劳最大。使得日寇不敢侵略朝鲜达300年之久。


将军山
细雨糜烟溟故府,春风柳叶扫墙污。
大刀刘綎遗风在,鸟语青山虎将呼。



乾隆四十三年,谢恩兼陈奏行正使判中枢蔡济恭有
   《松山杏山之间京观累累,即洪承畴败降处。追忆刘都督綎富车战亡不禁长城一坏,胡马[饮]江之叹,慨然有作》:
    
我有三尺芙蓉剑,我有百斛葡萄酒。
        剑以出匣击大荒,酒以停车洒丛莽。
    刘公壮略安东土,乱杀倭寇如杀狗。

        天半麒麟为公起,肘后都督金印绶。
    建酋虽骁一胡雏,泰山压卵何有乎?

        天不祚明公战死,官军血流边草涂。
    公在两间为鬼雄,鞭霆驾风慑群胡(闻胡皇畏刘公威灵事之甚谨)。
    至今京观屹相望,冤气矗天天为瘿。

        安知不有东征士,同葬此中啾啾呼。
    如今未暇为尔悲,茫茫桑海悲黄图。

        倚剑酹酒一悲歌,廻风吹尘暗平芜。

利辛县的刘綎墓
    刘綎墓位于安徽省利辛县县城西18公里,张村镇白庙村,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綎,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击阵亡。刘死,举朝大悚。其所用镔铁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人称"明朝第一猛将",三国里的关羽的刀才八十二斤。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明史列传第一百》:"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神护之不死。间行入蜀,为童子师。"刘显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绝伦,青年时家贫,为人佣工为生,赶上了荒年,因吃量过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座荒祠里上吊,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遂,刘显以为是有神人护佑,便拜别神像、恸哭而去,混迹于一帮牵夫里,为人拉牵帮佣,辗转经年,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计。他把偷来的供品扣在一口大钟里,天长日久便被人发现了,他神奇的体力被人们以为是天人下凡。
    刘显本姓龚,卫使刘岷夜梦黑虎,奇显,聘为子师,显感其恩,改姓刘。后来刘岷又想法使显冒籍为武生。传中:"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官副千户,输赀为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宾苗人做乱,巡抚张皋募兵平叛,在众人的劝说纵恿下,刘显应募投军,在首次战斗中,他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亲手砍杀五六十人,并手擒三名首恶,后军继进,使这场叛乱一举荡平,刘显由此声名大震,从一名走卒一下子升为副千户。从此他一直身历沙场,七年之间凭了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刘显虽为一代宿将,但在大明朝这样重文轻武的年代里,却受尽了压抑。他身下有二子,刘綎和刘国相。鉴于自身的不幸遭遇,刘显不忍心让儿子们再重蹈危途,便叫次子国相攻文修习举业,而选了长子刘綎继承自己的武将行当。
    刘綎四岁习武,除了得到父亲的严炙以外,又遍求名师学得各派绝技,十二岁便随父亲来到军中,经受实战淬砺。刘显读书不多,却懂得"猛将发于卒伍"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根据刘綎的禀赋,他誓志要将儿子培养成为旷世绝代的勇士和将军。刘綎天赋条件极好,他不但像父亲一样体魄魁梧、膂力绝伦,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与胆气,而且天生敏悟过人,经过长期艰苦磨练和战火洗礼,他终于远远地超越了父亲,被天下人誉为'跨灶之子'、绝代虎将。可是他的命运比父亲还要颠难不幸,他舍生忘死、东荡西杀,为王朝战斗了一生,却只被皇家当成一只善斗的猛犬,并多次被贬抑罢黜,而罪名全是'莫须有'的。
[size=+0]    他率部平定缅甸,平定罗雄,平定朝鲜倭寇,平定播州土著叛乱,平定倮人,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无敌,威名响震海内外。
在今天的韩国泗川市仍然保留着一座"朝明联合军战役慰灵碑",纪念的就是晚明大将刘綎所部于公元1598年抗日援朝作战牺牲的将士。
[size=+0]明军这次抗击倭寇入侵朝鲜的战役以大胜结束,使得日寇不敢侵略朝鲜达300年之久。这其中居功至伟的明军将领就是刘綎,当时的朝鲜国王曾高度评价刘綎的丰功伟绩,认为朝鲜所以保全,都是刘綎的功劳。刘綎曾赋诗一首,描述平倭战斗的艰巨性。诗曰:
剪发结缰牵战马,割袍抽线补征旗。
胸中无限英雄泪,洒上云兰纸不知。

    2007年02月05日南京晨报报道: 南京市博物馆在一处明代中期官员的墓葬。数天的考古发掘中,在墓坑旁发现了一块墓砖,在墓砖上,共有12个大字。除了第一字模糊不清,初步判定为:"吉安府提调官刘綎府吏吴彬"。
    根据出土的墓砖,记者采访了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先生,杨国庆向记者介绍,在砖上烧制铭文,在明代早中期很常见,提调官不是官职,而是临时指派的职务,常常由相应各级机构的主管行政官员兼任。提调官刘实际上是吉安府"烧砖工程指挥部"的包工头。而府吏吴彬则是吉安府"烧砖工程指挥部"的文书,相当于秘书角色。一个猛将担任一个烧砖的"包工头",刘綎父子两代的不幸,这不纯然是个人命运多舛,而是王朝整个大环境使然。刘綎将军平播回朝后,不但未得封赏,还被小人诬告与播酋杨应龙有旧交,曾贿赂总督李化龙而遭贬至重庆。后刘綎在重庆佛图关面对石佛时不禁心起感慨,亦作一诗道:"东逐西驰岁月深,凯旋驻马漫开襟。三巴兵草龙泉迥,六月烽烟雁字沉。关塞谁为怜白发,庙堂谁与报丹心。良弓鸟尽应无用,缓整血竿钓海鲟。"此诗第二联清楚记述了他平播时经龙泉一事,全诗也流露出了刘綎将军征战半世,却不得重用而生退隐之心。
    “闻鼙鼓而思猛将”,辽东战乱一起,庙堂上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位骁将。1619年3月1日,努尔哈赤率满州兵发动了萨尔浒大战,明军以杨镐为辽东经略指挥四路兵马,合击努尔哈赤的都城赫图阿拉。同时重新起用老将刘綎,刘綎接令后率部13000军马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1619年3月4日,努尔哈赤派已降明军骗刘綎率众去会合,刘中计后并遭其伏击,明军卒不及防,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奋战中刘綎两臂受伤,他依然挥刀奋战,搏杀中脸又被削去半边,但是老将刘綎仍然左冲石突,直至死在战场。他的养子刘招孙见状"负綎尸,手挟刃"与满军厮杀,最后力竭而死。《明史纪事本末》一书详细记载了刘綎战死之事:"綎中流矢,伤左臂。又战,复伤右臂。綎犹鏖战不已。自已至酉,内外断绝。綎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手歼数十人而死"。就这样,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就死在了满人的弯刀之下,事情上报,皇帝派中使祭奠阵亡将士,抚恤刘綎的家属。
    天启初年,朝廷追赠刘綎为少保,世世代代荫封为指挥佥事,建立"表忠"祠堂。

    崇祯元年(1628年),明朝为刘綎招魂,举行了国葬,分灵全国,包括朝鲜、韩国和台湾各地都有衣冠冢和庙。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皇帝又为刘綎亲送谥号,书写"忠壮"二字,以示颂之。有"刘公平倭寇,气壮震山河"的对联,"两朝漫挥华夏泪,冀灵永壮汉军威"。
    据利辛县的刘姓人讲,他们家谱里记载历代都是武将,只有一位文官,刘綎墓坐落在西淝河畔,英灵神佑一方,抗日战争时,日军东占蒙城,西侵界首,竟然没有能够踏入这一片土地半步。今天民族屹立东方,西淝河河水像一杯美酒仍在祭奠曾经为大明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抗倭名将、晚明第一猛将、汉民族历史上最后一位古典悍将--刘綎"刘大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5-10 22:31 , Processed in 0.0163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