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4|回复: 0

一、懂得平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8 05: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涂键 于 2013-7-18 17:23 编辑

一、懂得平仄
      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其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则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仄是对立的。古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归纳起来就是么:同句平仄相邻,对句平仄相对。如: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韵)。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同句,“嫁得”仄仄,“瞿塘”平平,“贾”仄。仄仄(“嫁得”)、平平(“瞿塘”)、仄(“贾”)相邻。
对句,“嫁得”仄仄、“朝朝”平平,“瞿塘”平平与“误妾”仄仄,“贾”仄与“期”平相对。
      古人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这就是所谓“声调铿锵”,虽然还有有其他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古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普通话的四声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如果我们还用古韵,即平水韵来写诗词
      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待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就是仄声。惟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书不可。可查上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诗韵新编》或前几年颁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或派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韵)。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日”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首诗是严格地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为了帮助大家对元以后入声字的流向的掌握,请看附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5-17 13:32 , Processed in 0.0137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