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7|回复: 0

诗歌的画面美(六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8 18: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涂键 于 2013-7-8 18:36 编辑

      此外,古人还从文论上点评诗,在写诗的实践上努力按文论的观点塑造“画面美”古人的文论主要有: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等。
      何谓“神韵”呢?“神韵”大抵出自严羽的“妙语”、“兴趣”之说,清王士祯特别提倡的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不着一字”,就是不用一个字来点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让读者自己品味出来,实际上就是“含蓄”。如刘禹锡《阿娇怨》云: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阿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宠骄贵,但十余年无子。平阳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娇见疏,恚愤欲死。刘禹锡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状,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诗歌首句以“望”字领起:“望见葳蕤举翠华”。阿娇望幸心切,遣宫女时刻伺察武帝动静。宫女不能接近武帝近卫,只能机灵地守候遥望。她深知皇后心情,所以一见皇帝的仪仗──装着羽饰(即葳蕤)的翠华之旗举动,便赶紧回来报信。
“试开金屋扫庭花”,集中写阿娇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她吩咐宫女打开金屋,扫除庭前落花。“开”、“扫”两字下得精妙,可以使人想象到誓贮阿娇的金屋之门虽设而常关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显示出一个失宠皇后的典型环境。“试”字尤妙。清代诗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张语。“须臾”两字应理解为从阿娇心中道出方觉味浓。阿娇正在暗自思忖,宫女忽又第二次来报。“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娇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都包含在“须臾”两字之中。
      末句“言幸平阳公主家”,以宫女的妙对作结,不正面写阿娇之怨,而怨字已深入骨髓。徐增认为“言”字中“有无限意思烦难在”(引同上)。细绎诗意,确实如此。对于宫女来说,帝来幸,好说;帝不来幸,不好说。帝幸别处,犹好说;帝幸卫子夫家,便不好说。不好说而又不能不说,煞是难对。聪明的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帝幸平阳公主家,而不说幸卫子夫处。这是因为平阳公主虽为阿娇不喜之人,但她与武帝毕竟是姊弟关系,说出来不致过份刺痛阿娇怨妒之心;且卫子夫因平阳公主而得幸,故借平阳公主为说,阿娇心中也已有数,即使明知是谎,也不致追究。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圆转。而宫女这样做,正说明了阿娇的怨怅和恚愤,已经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至于阿娇怨怅的具体情状,前人描写已多,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云:“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与本诗并读,愈能见出本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再如王巨农先生一首《离休感怀》广为人知者所称颂,诗云:
      轻车疑是旧僚来,忙唤妻孥备酒杯。
      嘀嘀一声东去也,门前麻雀又飞回。
全诗寥寥二十八字写尽世态炎凉。首句未言昔日的热闹,但在位时声名显赫,位高权重,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出出进进,旧僚们谁都以能与他结交为荣之意尽在不言中。
      承句一个“忙”字,突出了离休者的好客,热情,这是一个方面。同时“忙”,“备酒杯”未言昔日的豪奢,但在位时的“豪奢”跃然纸上。他并非贫寒者,客人来了清水一杯。早早的准备满桌的佳肴,好拿出美酒,痛痛快快干上几杯,也尽在不言中。
转句“嘀嘀一声”多么熟悉的声音,似乎告诉人们,“您好,来了!”离休者的兴奋不言而喻,或许已经起身;或许正要起身,把“旧僚”迎将进来。“嘀嘀一声”,又似乎告诉人们,“再见,别了!”离休者的懊恼亦不言而喻——“忙”备的酒杯,要上的佳肴均是多余的。
      结句“门前麻雀又飞回”用典无痕。《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官场多变,过了一个时期,翟公官复原职。于是,那班宾客又想登门拜访他。程公感溉万千,在门上写了几句话: “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格调说,
是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的渊于严羽的的诗论。
      他主张“温柔敦厚”,就是说,写诗时悠着点、收敛点,得和颜悦色,别那么直白,老是讽刺来批评去的,多影响团结啊。因此,他初选的《唐诗别裁》对于白居易的讽喻诗、张籍、王建的乐府诗、李贺的楚骚苗裔甚至初唐的王杨卢骆都不选。后来别人提了意见后才补选,但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还是坚持不选。他强调“格调”,就是要重视唐诗那种格律、声调,就是要讲抑扬抗坠,讲节拍,讲诗法,讲起伏照应,讲承接转换。如 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首句先提出古人逢秋一种普遍现象“悲寂寥”。然后进行议论,点明自己的观点:美好的景色不一定就只在深幽之处,也不一定只是春天的桃李,第三句描写了秋天镜头,晴朗的天空,一排白鹤,向着蓝蓝天空飞去。结句,蓝蓝天空,白白仙鹤不就是秋天醉人的诗情画意吗?这首诗的画面与唐代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画面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他不同于神韵说,只侧重于“含蓄”这一种风格。而是倡导百花齐放,要向“水流云在,月到风来”那样,根据各种情况形成各种风格,或动或静,或彼或此,唯意所适。如他说“《九歌》哀而艳,《九章》哀而切;《九歌》托事神以喻君,犹望君之感悟也;《九章》感悟无由,沈渊已决,不觉其激烈而悲怆也。”(清·沈德潜《说诗晬 语》)
      他说“风骚既息,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就五言中,较然两体:苏李赠答、无名氏十九首,古诗体也;《庐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之类,乐府体也。昭明独尚雅音,略于乐府,然措词叙事,乐府为长,兹特补昭明《选》未及,后之作者,知所区别焉。”意思是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与乐府诗的区别在于抒情和叙事。
       他认为“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意思是说,陶渊明的诗有影响,王维风格的清腴,孟浩然的闲远,储光羲的朴实,韦应物的冲和,柳宗元的峻洁均是向陶渊明学习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5-17 19:58 , Processed in 0.0253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