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6|回复: 2

二、懂得变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8 17: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懂得变格
    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论的,但是也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有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本应平)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必平)平仄(如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再如杜甫《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仄中平平仄(本应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仄平平平(不拘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平仄仄仄(不拘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中(不拘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平仄仄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五言平起出句第三字如果用仄声,则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潮平两岸阔”的“潮”。七言仄起出句第五字如果用仄声,则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怅望千秋一洒泪”的“千”。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仍以用仄声为宜,否则末三字变成平平平,而三字尾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我们吟诗时,最好律诗、绝句不要用它。
      现在讲四种特别的句式。这四种句式是不合于前面《五讲》中所列的平仄格式的,然而它们是律诗、绝句所容许的。

      (1)五言出句二、四字同平,七言出句四、六字同平。
      ———依前面的说法,仄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平平平仄仄”。在七言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这个格式有一个最常用的变格,就是: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中仄平平仄平仄
这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以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再是不拘平仄的,而是必须用平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仄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无为”句为变格句,五言第一个字“无”,必“平”。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平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中。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中。
“遥怜”句、“何时”句为变格句。
再如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平仄平(必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载”句,七言第三个字“琵”必“平”。以上“无为”句,平平仄平仄; “千载”句,中仄平平仄平仄就是特别句式,是为律绝所包容的。这种句式多数被用在尾联的出句,即律诗的第七句,绝句的第三句。

      (2)五言出句二、四字同仄,七言出句四、六字同仄。—依前面五讲的说法,平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仄仄平平仄”,在七言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这个格式也有一个变格,就是:
      五言:中仄中仄仄
      七言:中平中仄中仄仄
这里五言第二、四两字都用仄声,全句甚至可以有四仄、五仄,七言第四、六两字都用仄声。但是,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五言对句第三字,七言对句第五字必须用平声。例如:例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平仄仄仄仄(四仄),仄平平(必平)仄平。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平平中中仄,仄仄仄平平。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平平平中仄,仄仄仄中平。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四仄),平平平(必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再如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拗)仄(拗)仄,平仄仄平平(必平)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例五言“野火”出句四仄,那么“春风”对句第三字“吹”必平。下例七言“一身”出句后五仄,那么“双鬓”对句第五字“无”必平。
      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不完全适用了。下面再讲一讲孤平拗救。

      (3)孤平本句拗救——所谓孤平,只限于平脚的句子,指的是五字句的“仄平仄仄平”,七字句的“仄仄仄平仄仄平”。由于除了韵脚必须用平声以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所以叫做孤平。凡不合平仄的句子叫做拗句。拗句和律句是反义词。孤平的句子也是拗句的一种。但是,拗句可以补救。补救的办法是:前面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位置用上一个平声以为抵偿。所谓孤平拗救,是指仄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一字用仄,第三字用平;七言第三字用仄,第五字用平,就是:
      五言:仄(用仄)平平(第三字必平)仄平
      七言:中仄仄(第三字用仄)平平(第五字必平)仄平
请看下面的例句,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仄仄平平仄,仄(用仄)平平(必平)仄平。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仄仄中平仄仄中,平平平仄仄平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平平平仄仄中仄,仄仄仄(第三字用仄)中平(必平)仄平。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用仄)平平(必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拗救常常和二、四字同仄的出句(在七言则是四、六字同仄)同时并用,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往来成古今”、陆游的“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这样,倒数第三字(如孟诗的“成”字,陆诗的“无”字)所用的平声非常吃重,它一方面用于孤平拗数,另一方面带被用来补偿出句所缺乏的平声。总的原理是律诗、绝句不能用过多的仄声字。上文所讲第一种特殊句式,五言第三字用了仄声,第四字就必须补一个平声,而且第一字不能再用仄声,也是这个道理。

      (4)孤平对句拗救
      五律句型“仄仄平平仄”,第三个字用了仄,古人往往在对句第三个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中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如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平仄仄(第三字用仄)平仄,平平平(第三字平救)仄中。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仄仄平中仄,平中仄仄平。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中平?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平仄仄(第三字用仄)平仄?平平平(第三字平救)仄平。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中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个字用了仄,对句第五个字改用平声来救。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中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王维《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仄平仄仄仄(第五字用仄)平仄,仄仄平中平(对句平救)仄平。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平平中平中中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平平仄仄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有时一字两救,如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仄平中仄仄,仄仄仄平平。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仄仄仄(用仄拗)中仄,仄(用仄拗)平平(平两救)仄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中。
再如苏轼《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仄平平仄仄(拗)平仄,平仄仄(拗)平平(平两救)仄中。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平中平平中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也有时“仄仄仄平平”句型拗而不救,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平平仄中仄,平仄仄平平。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仄仄仄(拗而不救)平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均是特别的变格句型,我们应该把变格和例外区别开来。变格是律诗所容许的格式。“平平仄平仄”的格式甚至能用于试贴诗,例外则是偶然出现的,如杜甫“昔闻洞庭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有时候,诗从可以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完全不拘平仄,叫做“拗体”。但拗体是罕见的,这里不详细讨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0 07: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写得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14: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闵元元 发表于 2013-7-30 07:03
好,写得好。

谢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11-1 07:55 , Processed in 0.0365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