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4|回复: 0

曲论——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0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龙凤《【正宫·醉太平】中国陶瓷博物馆流览》赏析         

    读罢刘龙凤先生《【正宫·醉太平】中国陶瓷博物馆流览》一曲,不禁令人拍案称绝。刘龙凤先生,笔名,插柳地,江西南昌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副处级退休干部。他好用中华新韵吟诗、填词、作曲。尽管学曲时间较短,但进步惊人。现为中国诗词协会散曲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西散曲社副社长。,
    刘龙凤先生《【正宫·醉太平】中国陶瓷博物馆流览》如下:
    聊聊鼻祖,烤烤柴炉。泥巴两块创瓷都,欧非戏珠。青花釉好丝绸路。官窑利大金银库。浮粱誉满古今书。流连热土。
   【正宫·醉太平】曲谱如下:
   [简介]又名太平年。大成云,又名凌波曲。小令、散套、杂剧。 亦入仙吕、中吕。
小令 张可久 撰【 醉太平】云:
   [例作]黄庭小楷。。白苧新裁。。一篇闲赋写秋怀。。上越王古台。。半天虹雨残云载。。几家渔网斜阳晒。。孤村酒市野花开。。长吟去来。。
   [格律]十平仄歪。。十仄平平。。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平仄歪。。十平十仄平平厶。。十平十仄平平厶。。十平十仄仄平平。。平平去苹。。
   [句式]八句:四。。四。。七。。四。。七。。七。。七。。四。。
   [说明]首两句须对。 第五、六、七三句须作鼎足对。 中原音韵云:“末句必平平去上。”《广正》因之。简谱且云:“小山作末句‘长吟去来’用平声收,未免不妥。”今 按:元人诸作用平收者不在少数,原可不拘。但宜用阳平,右曲来字即是阳平。 此章入转调货郎儿用,可省去末句。无名氏新绿池边套多情业冤曲,杀狗记亲嫂酒食曲,皆是转调货郎儿之一部分,大成收为醉太平之又一体,非是。,
   这首曲作,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当是在江西散曲社景德镇分社暨江西散曲社创作基地成立大会以及揭牌仪式结束后,在景德镇文化届领导、景德镇诗词学会、景德镇散曲社的同仁们的陪同下参观的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是景德镇陶瓷馆独有。所有馆藏年代可靠、品类丰富、科学价值及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首句用十分工稳的对仗进行场面描写,  聊聊叠词,意为谈一谈。既有解说员解说,又有景德镇诗友们的介绍,还有参观者的议论。鼻祖,可能指景德镇自古就是生产陶瓷的精品基地。如果说上联是从所闻的角度落笔的话,那么下联则用一个特写镜头写所见——“烤烤柴炉”,即瓷都那古老的生产陶器的画图。柴炉发出的火光,似乎给参观者一种暖意,好像我们也被火烤了一烤。这种由视觉转化为触觉的感受的修辞手法,我们就叫通感。尽管参观的人不多,但也烘托出热闹的场面。
    承句看似平淡,但是作者用议论的方法,饱含热情的歌颂了我们的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欧非,句中自对。看似指欧洲与非洲但是实际上是指欧洲人与非洲人,这在修辞上叫借代。那琳琅满目的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那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却出自极其普通几块泥巴。因此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是叫什么呢?中国就叫qiayina,qiayina就是瓷器。我国生产瓷器最有名的地方,就是这里——景德镇。景德镇就成为比南昌还早的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最有名的一座城市。
    转句又用十分工稳的鼎足对“青花釉好丝绸路。官窑利大金银库。浮粱誉满古今书”赞叹了景德镇在我国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与地位。青花釉,陶瓷精品的一个品种。景德镇的陶瓷精品,通过或者陆地,或者通过海上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迈向世界。在古代,景德镇既有私窑,又有官窑。"成本低而利润高"道出了自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将景德镇作为他们金银仓库。浮粱,县名。其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
    结句“流连”,连绵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古今字,同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意为依恋而舍不得离去。也作“留连”、“流涟”。热土,指有深厚感情的地方——中国陶瓷博物馆。

     为了更好的点评刘龙凤先生曲作的创作特色,我想插入我对散曲创造性的论述:
    王力老先生认为:词和曲这两个概念选择的都不是太好:唐人的所谓曲,就是后人所说的词;元人的所谓词,又是后人所说曲。
    在元代根本就没有“曲”的这个概念,那么元代人称“曲”是什么呢?就是“词”。后人为了与宋代的“词”相区别,才取了一个名——曲。那就涉及到“曲”的创造性。
     首先我想谈一谈“元蒙”名族。他有什么特点呢?八个字归纳“上马弓刀,下鞍歌舞”。“上马弓刀”使得它的疆土不断扩大,“下鞍歌舞”使得元蒙名族人人能歌善舞。随着“元蒙”政权不断的南移,他们爱上了金词、宋词并创作了自己的词谱。而元北曲尽管只有三百多个曲牌,但具有同宫调、跨宫调的组合和叠加功能,衍射出小令、带过曲、套曲形式,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元散曲的表现力和表现容量。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它的创造性,主要有
   表现其一、体例特色:唐诗比较简单,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宋词据《钦定词谱》本体约八百,但无体例叠加功能。而曲有衬字,增字,增词,增词组,增句,增令等等;据有人统计,虽只有三百多个曲牌,但具有同宫调、跨宫调的组合和叠加功能,衍射出小令、带过曲、散套形式,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元散曲的表现力和表现容量。这是诗体表现量的进步和合乎诗体自身逻辑的发展。
    表现其二、语言特色:    我认为,元曲有它的语言特色。唐诗的语言是以含蓄、清雅、为主;宋词语言是以清丽(婉约词)、豪直(豪放词)为主。而元散曲的语言囊括了唐诗、宋词语言的全部精华,大量的北方通俗的语言入词,特别是受戏曲、民俗文化的影响,加上元蒙民族泼辣、直率、大胆的性格,“曲”开拓了自身语言的更为宽阔的表现力。它的语言特色最明显的就是:叠字、叠词与复合叠词的运用。
     表现其三、修辞特色:唐诗、宋词有的修辞手法,元曲都有。不仅如此,它还开阔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对仗在元人散曲里被全方位拓宽。据有人统计,元曲中的对仗有近四十种,对仗是散曲修辞的重要的创新与中华修辞手法的最为亮丽的明珠。此外还有反复,如直接反复中的字的反复、词的反复,句的反复还有间隔反复,等等!
    表现其四、音韵特色。唐诗是依唐韵,宋词是依宋韵,元曲是依元韵,元韵是中华音韵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中原音韵》直接开《中华新韵》的先河,它的特点是“平分两韵,入派三声”。它的产生,推广之迅速,普及之广泛令人吃惊。唐诗韵——《诗韵全璧》,宋词韵——《词林正韵》都是后人归纳的,而曲韵——《中原音韵》却是元代当时的产物。
    表现其五、音律特色。唐诗是可以“唱”的,一般说来唐诗的格律诗只能押平韵,仄声只是诗句里调解平仄的功能。宋词则有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错韵格,仄声已上升到韵脚的高度,拓宽了仄声的功能。它也有通押格,但很少。唯有散曲表现着自己强烈的音乐属性,凡散曲出现,都要标明宫调与曲牌双音素,它平仄通押,重要的去声字特别标明,不能够用上替代;而上往往可以用平。每一首散曲都具有可唱性和可读性的双重特性。散曲这种特性是缘于其与戏曲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缔成的。
     表现其六、风格特色。如果说唐诗的风格为“庄”的话,那么宋词的风格为“媚”。如果说宋词的风格为“雅”的话,那么元曲的风格为“俗”。清人李渔说曾云:如闺人口中之自呼为妾,呼婿为郎,此可词可曲之称也。若稍异其文而自呼为奴家,呼夫婿为夫君,则止宜在曲,断断不可混用于词矣。如称彼此二处为这厢、那厢,此可词可曲之文也。若略换一字为这里、那里,亦止宜在曲,断断不可混用于词矣。(《李笠翁一家言。窥词管见》)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之所以三足鼎立,我认为和它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元曲有以上的创造性,使得元曲与唐诗,宋词一同成为中华民族诗歌史上的三颗异常绚丽的明珠。


     纵观刘龙凤先生的小令,有如下特点:
    其一、立意美。小令紧紧围绕对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这个中心,或描写、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用极其凝练的文字,凸显出景德镇古往今来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饱含热情的歌颂了我们的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其二、语言美。作曲与写诗、填词不同。曲作语言上最大的特色便是叠字、叠词、复合叠词运用与文字的通俗。作者正是巧用叠词“聊聊”、“烤烤”与通俗的文字,使小令曲雅而味浓。
    其三、画面美。作曲与写诗、填词不同,曲作修辞上最大的特色便是对偶。作者用句中的自对,起笔的工对,转句的鼎足对突出了曲作的特色。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刘龙凤先生的曲作,不仅仅是曲中有画,而且还曲中有声。
    其四、音韵美。作曲与写诗、填词不同,曲作音韵上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声的合理配置。近体诗作、唐宋乐府(填词)是运用平仄交替法来凸显音韵美的,而元明乐府(北曲)不同,北曲的平声字与上声字可以互相代替,往往该用上声时可用平声字代替;该用平声时,也可以用上声字代替。元明乐府(北曲)的去声字非常独立,曲谱上标明“去声”时,就是同为仄声的“上声”也不能顶替的,因此“去声”在元明乐府(北曲)中显得尤其重要。结句特别是结尾,对仄仄的处理一定要想方设法避免上上(包括“上上”、“去去”、“入上入上”、“入去入去”)。刘龙凤先生注意到了元明乐府(北曲)的音韵特色,如“两块”、“釉好”、“誉满”,特别是结句“流连热土”响亮而有力。这也是刘龙凤先生古诗文基础十分扎实与构思巧妙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12-28 04:06 , Processed in 0.0151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