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1|回复: 6

梅岭四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0 2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南一粟 于 2013-12-17 22:05 编辑

梅岭四章                         

文:江南一粟


引言:梅岭爬山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总是向往山村田园。到了周末,约上几个好友或带上家人,去郊外的农庄小住,领略田园风光之美;又或去爬山吃点山区里的纯绿色食品,感受深山里的清新气息。为身心洗尽都市里的尘埃。如今,这样的生活,即是时尚也是必须,更是人生之快事。


但凡能有此雅兴者,必不为生存而忧。忧的只是健康,尤其是白领阶层。脑力劳动者,四体不勤,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信息时代的脑力劳动者,更是离不开多少对人体有些幅射的电脑。前两天,又有某淘宝达人猝死。如此猝死者,时不时见诸网络与报端。


如今,大多数都市人的生活现状是:吹吹牛皮喝喝酒;打打麻将品品茶。醉死酒场,猝死麻坛者,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几年前对于此类死法者,还会津津有味地说道说道,如今已司空见惯了。都市里的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质量的可贵。


南昌西郊的梅岭,是南昌市民最佳的去处。每逢周末,漫山遍野的人,把个寂静的山区,塞得喧嚣不已,此起彼伏的笑语声,总在看不见的不远处。梅岭不高,主峰海拔仅841米。攀登起来却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非专业的攀山者来说,达到了锻炼身体的强度。


于是乎,有个问路的小故事,在爬山者们中广为流传,说是爬山的人问山里的山民某个地方怎么走?山民回:问我作什么呢?你们每周都来!梅岭,你们什么地方不晓得啊。我没有到过的地方,你们都到过了。你们不晓得的地方,我就更不晓得了。


已故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围城定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深山里的老山民,总也想不通,这些城里人每到周末进山来干么?吃那么多的苦,这不找罪受么!


2013-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公如此眷顾

我决意组织同事们周六去梅岭爬山,然而,时晴时雨的天气很不稳定。预报说,周六中雨转大雨,我有些犹豫了。倒是同事们热情很高,说:第一次组织户外活动,就风雨无阻吧。

转眼周六,天空阴阴,不见太阳,正是爬山的好天气。翻身起床,早有同事在约定的集合点等候。出发!半路,下起雨来。心里直犯嘀咕:这要下个不停如何是好?行至梅岭,往山里驶进。竟是倾盆大雨,能见度不足5米。四辆车子在山区里缓缓攀爬,数度停下来查看方向。好在,带队同事经验丰富,没有走岔一次,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紫阳山脚下。

老天眷顾有加,众人下得车来,大雨倏忽不见!除了大雨过后的清新,竟没有一丝雨意。考虑到大多数人是第一次爬山,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预计四个小时结束,然后找地方吃午饭。此次的目标是蟠仙洞和紫阳宫。蟠仙洞,顾名思义,是用来钻的,就先从蟠仙洞开始吧。

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的家门口,还会有这么个天然洞穴。大家依次钻进去,没有意外,洞内别有一番天地。时明时暗,凉风习习。曲折萦回,深不可测。盘石叠错,水滴幽清。宽敞处可直立行走,窄小处唯低首躬躯。同事们在洞内相互照应提携,很得乐趣。

出得洞来,重回紫阳山脚下,依然没有雨意。穿过一片芦苇,往上攀登。紫阳山,海拔550米。又称名山尖,因紫阳宫而得名。连接另一山峰兔子尖,两尖形成中凹,状如笔架,是为笔架山。有诗云:“仙子已乘黄鹤去,同门应借白云封。石床五尺无关锁,几度斜阳卧牧童。”

山路貌似很久无人攀登,已被荆棘布满。幸好有攀山经验的同事,在前面开路。绕是如此,仍有荆棘向面部、腿部时时袭来。大家的激情没有减弱,撑开雨伞护着脸往上爬。山坡慢慢变陡,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许是下雨,窄窄的紫阳山道就我们这一行人。

登至半山腰,有一休闲亭,可观山景,是个拍照的好所在。先到的同事已在那等着,有女同事就是好,慷慨地拿出各种零食。大家说笑着,打趣着,呼吸着山野里的空气。身心俱爽!继续往上攀,队伍拉得更长。带队同事只笑着重复一句话:到了,前面就是紫阳宫。

一阵呐喊声传来,早有体力好的同事,一鼓作气奔至山顶。我倍受鼓舞,加快登山速度。恍见一墓,上书“邓仙真墓穴”五个字。心觉诧异,不知何许人也,竟葬了个如此好的所在。细看,貌似有些年头。再往上,竟是一路的石板台阶。一提劲,便直达紫阳宫。

我有些失望,原来紫阳宫不过是一不足20平方的石屋。背靠石屋有巨石重垒,躺在上面,沐浴山岚,凉爽之极,疲意尽洗,大享登临峰顶的快意。可惜,云雾重重,阻了远眺。

下得山来,找了一家山区饭庄就餐。落坐后,倾盆大雨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道梅岭山

百度“邓仙真”,大为诧异。竟是东汉开国第一名将邓禹!他的墓怎么会在梅岭深处?原来,功成名就的邓禹不恋权势,不贪荣华,退隐山林,修仙慕道。时为飞鸿山的南昌梅岭,风景秀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远离都城洛阳,帝王难以“牵挂”,是邓禹避世的最佳去处。

邓禹的退隐无疑是智慧的,除了免遭己祸,还能让他的子孙后代依然显贵。如此人物,史上能有几人?邓绶是他的孙女,这个女人曾经主持东汉朝纲16年之久,颇有建树,我们今天用的纸,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发明的。女性中的如此人物,中外史上能有几人?

作为道家人物的邓禹,他在梅岭留下了擒拿祸害百姓千年的蜈蚣妖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知恩的梅岭百姓没有忘记他。以至于到了明朝,当地民众还在名山尖(紫阳宫)为他建虚墓。整个建筑规划宏大,纯用花岗石叠砌而成。可惜,毁于文革。如今,唯有墓牌和直通紫阳宫的台阶貌似完整的明代建筑。墓旁的附属建筑和紫阳宫很明显是最近几年重新叠砌的。

我并不在意紫阳宫的小而简陋,它顶多让我有些失望而已。人们对于名胜古迹的失望还少吗?我只在意石室门前那幅对联,字迹歪歪扭扭,一看便知出自现代泥工师傅的手笔。可惜了那幅无论寓意还是气势都很不错的对联:一窍道通冲北极;万年仙境镇西山。

邓禹是众多隐居南昌梅岭的历史名人之一。比他早数十年的另一历史名人兼道家人物梅福也在梅岭隐居,飞鸿山被后人更名为梅岭,便与他有关。作为一个小小的南昌市公安局长,梅福的名字却屡见史册。他曾与那位凿壁偷光的匡衡联名上书:封孔子世为汤后;也曾独自上表洋洋数千言的奏章,提醒皇帝: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梅福没有邓禹那样的盖世之功,他有的只是一介底层书生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以,不以位卑而不论国事。他的刚直不阿与高风亮节,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读书人。以至于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里全文记载职位低下的梅福上表的奏章。可惜,边远小吏之言轻于鸿毛。

梅岭的道家渊源大大早于道家鼻祖老子的时代。被后世尊称为洪崖先生的伶伦,是黄帝时代的乐臣,中国音乐鼻祖,相传十二音律为他所定。他来到赣地,隐居梅岭,采药炼丹,最终成仙。伶伦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供人景仰的旅游景点的梅岭,更留下了一个道家仙气甚浓的梅岭,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黄帝时代起,便开始注入人文内涵。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洪都之“洪”出自伶伦。几千年来无数习道之人追慕洪崖先生伶伦仙踪而来,唐朝著名道士张氲便是其一。梅岭是道书中的第十二洞天,在道家的世界里有着很高的地位。只是奇怪,它破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定论,梅岭是那么的名不见经传。

我想,梅岭少了一篇文章,一篇如王勃那样级别的才子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3: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不在高,有仙未必成名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原本以为落一“新”字,是出于对句工整的考量。殊不知,少年才子王勃,岂有凑字的道理?“新”字是有出处的。王勃所处的初唐,其短命的前朝隋代,将南昌命名为洪州,这便是“新”。而“洪州”之名,直接源自豫章十景之一位于梅岭的洪涯丹井。也许,黄帝时代的乐师伦伶,本身是个传说。而后世慕其名而来的,却史有其人。

正是传说中的洪崖先生伶伦,给梅岭注入了灵气。引来无数名流高士在此题诗留墨,方外高人在此参禅悟道,还有影响中国历史的伟人踪迹。那一长串的真实姓名,足以使梅岭生辉。

很遗憾,梅岭并没有因之生辉。这座原本就不高的山,似乎籍籍无名。《梅岭三章》是陈毅元帅的名作,曾激励着我的整个少年时代的英雄情怀。可惜,此梅岭非彼梅岭,它在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处。曾几何时,一度把它与我身边的梅岭混淆,让我充满了敬意。

如今,我的敬意全无。热衷去梅岭爬山是前年开始的,一次随群友在梅岭深处穿越。迷路了,竟一脚踏进了一座近乎荒废的庭院。灰砖青瓦,不似古老建筑。立于高处可俯视山下的梅岭镇。细看四周,林竹茂密,一条山路蜿蜒而去。倚山庭院,盘于山坡之上,貌似风水极好。

庭院杂草丛生,枯枝落叶与破墙残瓦融为一体,大似蒲松龄笔下鬼魂仙狐的所在,摇摇欲塌。庭院外观精巧别致,普通而不张扬。室内装璜摆设却显大气,墙上挂着军事地图,室中间堆着沙盘。破旧的木质地板,踩着很有质感。破残的门窗玻璃,看着凝重透亮。

这座修建在深山里的外观不起眼的庭院是什么来历?它是做什么用的?它的主人是谁?这个庭院显然不是住人这么简单。正当大家好奇,突然有人指着“警卫连”三字大呼:我知道了,这是林彪别墅!我们竟然走到这儿来了,这下不会走冤枉路了,我认识出山的路。

群主笑说:如此甚好,虽然不是按计划行走的,我们也算不虚此行。

其实早知梅岭深处有个林彪别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那是因战备所需修建的军事建筑,眼前的庭院是它的一部分,据说林彪曾在此居住过一夜。亲见荒芜的庭院是林彪别墅时,心里为之一荡。这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其功绩不在东汉邓禹之下,其结局有如其别墅。

惜叹于林彪别墅的现状,感叹于梅岭丰富人文资源的无价值挥霍。又或是梅岭的低调,低调得近乎漠视。从古至今与梅岭结缘的历史名人100多位,随便抡一个出来,也是一段佳话,足以让梅岭名满天下。我想,梅岭少的并不是一篇如王勃那样级别的才子的文章。

我几乎明白了,三地争抢西门庆故里是为了什么?而梅岭的人文典故是不需要争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3: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居灵魂的好去处

当我第一次亲近梅岭的时候,最先落入眼帘的是梅岭山脚下的翠岩禅寺。这座依洪崖山势而建的号称西山八大名刹之首的寺庙,外观着实无特别之处。但它却有着1500年历史,几度兴废,沦为今天的现状。饶是如此,仍有朝拜之愿,毕竟佛法无边,不关乎寺庙之大小。

却在某天,陪一朋友专程去了翠岩禅寺。他的父母都是寺中居士,去世后骨灰双双存放于寺中净土园,他是去祭祀父母的,我有幸顺道一觌。之所以陪朋友来,除了友情之外,自己也存了心事。一直以来,总想为自己不堪的灵魂找一个可以寄宿的地方。

山门后的台阶很大气,是用大麻石砌成的,宽且陡峭,净且平整。这应该是老建筑的一部分吧,我不能确定。但能想见,翠岩禅寺曾经的宏大规模。这座始建于南北朝的名刹,最后一次的重建扩建是在大清初期,后被日本人焚毁。山门后的台阶,应是它辉煌时期的见证。

上得台阶,是一片空旷之地,中有香炉,只为容纳如潮般的香客焚拜。然而这景象不再了,没有香客,没有游人,便显空旷。心怀好奇,与朋友直接上了存放骨灰的净土园。这是一座圆形建筑,入内,金黄肃穆,同样也是环形的。朋友很快便找到了他的父母,逝者每人一尊菩萨,上有名讳,很整齐地排列着。干净清洁,想是寺中僧人勤加拂拭。

朋友在祭拜,我出了净土园。梵音入耳,寻声而去,来到大雄宝殿。一个年长的和尚领着一群约莫十六七岁的小和尚唱经,两位身披袈衣的中年女子杂夹其中,想必是俗家弟子或寺中居士。起初以为唱的是超度的经文,细听,居然是熟悉的《金刚经》,凑上去一看,果如是!顿时,倚着门柱挪不开脚,我静静地听着,为自己能听出是什么经文而生出成就感。

多年来,一直在为自己寻找一座庙宇。也许若干年后,我也身披袈衣一如眼前的中年女子。翠岩禅寺紧挨城区又远离城区,地理位置特殊,出得山门就是繁华街市,入得山门便是寂静山林,互不相扰。如此,红尘与佛门只在数步之遥,最是符合我的需求。

红尘中有太多的不舍,无法使我超然物外,与世隔绝。我的生命不能没有爱情;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亲情;我的生存不能没有友情。他们是我支撑着残躯好好活着的动力,我岂能绝他们而去?但我心向佛,便也向往寺庙生活。我没有很现实的祈求,只为心灵的宁静。

翠岩禅寺能让我很便捷地往返于红尘与佛门之间。最重要的是,它的香火低迷,可以保持寺庙原本的幽深。然而,翠岩禅寺院正大兴土木,也许,将来也会落入浮华。那么,我便去离此不远的法圆禅寺,据说也有千年历史,荒废得只留下一间20平米的小庙。这里,可以鸟瞰乌井水库,也是很合我心意的地方。每次爬山经过,必焚香礼拜。

如果没有意外,我想,这儿怕是我人生的终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7 1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博览群书,情感真挚!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12-28 04:54 , Processed in 0.0155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