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涂键 于 2013-7-22 18:37 编辑
楹联漫话
一、楹联的定义及历史
一)楹联的定义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楹联是我国汉民族独特的、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的被称为对子或联语、联句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楹联的历史
1、 楹联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它是从律诗中的对仗演化出来的。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说:“尝闻纪文达(清代乾隆时学者纪昀)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说:“纪文达言楹联始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考宋刘孝绰(应为梁朝人)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是诗,而语皆骈俪,又自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2、楹联的发展: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得以迅速推广开来。
北宋吕蒙正(在太宗、真宗时三任宰相,以敢于直言著称),早年生活贫困,有年除夕,写对联如下:
横批: 南北 (无东西)
上联: 二三四五 (缺一——缺衣)
下联: 六七八九 (少十——少食)
龙华寺僧人契盈侍吴越王游碧波寺适逢黄浦江潮水初满柱对联:
上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下联: 十二时中两度潮
《墨庄漫录》载苏东坡在黄州时,曾为王文甫戏题桃符云:
上联:门大要容千骑入,
下联:堂深不见百男讙。
南宋朱熹知漳州时,建一书舍于天宝镇山开元寺。他写一对联:
上联: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下联: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里《碾玉观音》中写崔宁吃了酒,正是:
上联:三杯莲叶穿心过,
下联:两朵桃花上脸来。
明初,由于朱元璋的提倡,楹联得到了大推广。“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首创。
赠中山王徐达联:
上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下联: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赠陶安学士联:
上联:国朝谋略无双士
下联:翰院文章第一家
相传朱元璋替屠户兼阉猪者题了副对联:
上联:双手辟开生死路
下联:一刀割断是非根
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和许多文人学士都写过对联,特别是太平天国。
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说:太平军“最尚联句,凡陷一城,分据宅第,谓之打馆,必令充先生者搜括红黄纸张撰联句,以朱墨书之,互相夸耀。”
天王府联:
上联: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归化日;
下联: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求贤殿联:
上联:拨妖雾而见青天,重振大明新气象
下联:扫蛮氛以光祖国,挽回汉室旧江山
明清以来,对联呈现三个趋向:
一)越写越长
昆明大观楼长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有180个字,
乃长联始祖。据说四川钟云舫有一副长1612字的特长联。
二)越写越巧
把许多修辞手法都用上了。
三)越写越广
使楹联在我国文艺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对联的特点
《文心雕龙?丽辞》说是“句句相衔”,“字字相丽”;《史通? 叙事篇》说是“编字不织,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这都是对的。具体来说,对联有如下六个特点:
1 、字数相等-----基础 要素
2 、内容相关-----基础 要素
3 、词性相当-----语法 要素
4 、结构相称-----语法 要素
5 、节奏相应-----音调 要素
6 、平仄相谐-----音调 要素
1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如:
上联:江送巴南水,(五字)
下联:山横塞北云。(五字)
上联:功盖三分国,(五字)
下联:名成八阵图。(五字)
2 、内容相关,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或者是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
上联:觉行圆满;功德庄严。(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
下联: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
上联: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上下联之间互相衔接)
下联: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3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上联:三春白雪归青冢,
数量 名 动 名
下联:万里黄河绕黑山。
数量 名 动 名
4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上联:竹怜新雨后,
下联:山爱夕阳时。
“竹怜”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山爱”也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实际上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这样它们的句型结构就相称了。
5 、节奏相应: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上 联:名岂文章著,
下 联:官应老病休 。
“著名”这个动宾结构被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对句是“官应老病休”,“休官”这个动宾结构也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其节奏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6、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音步位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上联:客路青山下,
仄仄平平仄
下联:行舟绿水前
平平仄仄平
古代: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古入声分别到现平上三声中去了.
现代:阴阳上去,上、去为仄声,用南昌话读阴阳短而急的为古入声.
三、对联的分类
一、根据表现手法分:
1、喻理----议论
上联:欲穷千里目 上联:少壮不努力
下联:更上一层楼 下联:老大徒伤悲
2、咏物----说明
上联:揖让月在手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动摇风满怀 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
3、状景 ----描写
上联: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下联: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4、言情----抒情 横批: 南北
上联: 二三四五 上联:二人土上坐
下联: 六七八九 下联:一月日边明
5、叙事----叙述 龙华寺僧人契盈:
上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上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下联: 十二时中两度潮
下联:来看长沙百万家
二、根据运用功效分:
1 、 春联
上联:龙去神威在;
下联:蛇来春意浓。
2 、 喜联
上联:艰苦同栽理想树
下联:勤劳共赏爱情花
3 、 寿联
上联:自是牡丹真富贵
下联:果然松柏老精神
4 、 挽联
上联:想见仪容空有泪
下联:欲闻教训杳无声
5 、 名胜古迹联
三、根据上下联意思联系分:
1、正对: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如:
上联:花开四季馥;
下联:蛇舞九州春。
2、反对: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如: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无益身心事莫为
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联: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联互相衔接。,如:
上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下联: 来看长沙百万家
上联:欲穷千里目
下联: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