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咏明月 话中秋 李训寅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的强大的“追梦”、“ 思亲”、“怀乡”文化流。中秋时节,每个家庭都景仰着清空皓月,观赏祭拜,思念亲人,钟情故里,寄托祝福,企盼团圆的习俗,正是月亮的原始意象---团圆,在血亲相思的人性情怀上的文化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作为民族的节日,把追求人与宇宙的和谐,运用到家庭团圆 、邻里和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邃与悠远。中秋佳节也完美地体现着“天地人和”的思想。 ——引言 万家赏月团圆日,悉数中秋正是时。笔者之所以选取这一话题,是秋月伊人,触景生情,道出大家的共同心声。中秋节是脍炙人口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共享盛名,称之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着厚重、深邃而浓郁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习俗文化,作为国人乃至世人是不可不知道的。 中秋,顾名思义,处于我国农历一年四季中天高气爽的秋季的孟、仲、季三月中间,故曰中秋,又名仲秋,而八月十五更是仲中之仲、秋中之秋。是夜,皓月当空,如盘似玉,圆满无缺,一泻千里,美伦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中秋的月亮大而圆。更有誉者:“中国的月亮分外圆。” 中秋节,又称月节、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半、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 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许多民族及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诸国的共同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历来备受人们的钟爱。如今,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为国家法令节假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说法诸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米粥饮食。”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宫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起源于农业生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庆贺丰收和报答神祇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活动,就以中秋八月十五这天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三说是出于月亮神的传说。月亮神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之一。月亮神又叫月亮娘娘、太阴星君、月姑、月光菩萨等。祭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夜色中,月亮给人们带来光明;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神思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油然而生。“嫦娥奔月”就是著名一例。传说后羿因射九日,得罪天帝,被贬人间。后来,羿得西王母长生不老药。其妻嫦娥偷吃后,竟飘然升天登月,寂居广寒宫,成了月神娘娘。据说月中嫦娥,貌美天仙。故历来少女争相中秋拜月,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月亮神亦为民供奉。《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四说起源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十五,唐军裴寂以圆月为构思,成功地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解决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饷问题。另一说元末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亦说江苏泰州义军张仕诚)设计用月饼藏“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元军)”暗号传递信息。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大将徐达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朱元璋大喜,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起义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臣民。此后,月饼成为中秋节“法令”食品,赏月馈赠,广传民间。 中秋祭月拜月赏月,历史悠久,风俗厚重。如上所述,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西瓜要切成莲花状,朝月亮方向供奉月亮神,然后祭拜。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年幼时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天子在月光下见她美貌出众,遂立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到了后来演变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汉代枚乘的《七发》中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曲江。”这或许就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魏晋时期,始有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到了唐代,中秋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又名“端正节”。《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霓裳羽曲。民间开始盛行中秋赏月。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曰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佳品。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于异白日。并在江上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团圆节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明清以来,赏月习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风俗。 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还有舞龙灯、点塔灯以及相传人间婚约由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有用“圆、月、婵娟、婵媛、嫦娥”等取名的月文化。我国至今还有多地方遗存着“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名胜古迹。 纵上所述,中秋佳节发端于月亮,尤其是农历八月十五的圆月,如盘似玉,清辉怡人,宁静致远,以独特深邃的文化底蕴,脱颖而出,博得人们的青睐。早期,人们祈求神灵护佑,加之儒家文化的伦理纲常,于是产生了祭月、拜月的习俗,发展到后来的思亲怀乡、阖家团圆的赏月活动,直至今天享受国家法令节假,万家团圆,举国同庆,于是形成了中国式的月亮神文化。纵观几千年来的历史,可以悟出,月亮神文化多出于文人之手。中国月亮神文化以诗词意境为灵魂,以文人的如椽之笔,传抒人们千年不变的感怀,与中国山水画一样,含蓄、蕴藉、清逸、宁静、空灵、妙语,没有色彩的喧嚣,而寓于心头的深邃。数千年来,吟秋咏月,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中秋明月诗词。天人合一,旖旎瑰丽。作品浩如烟海,清如明镜,历代传承,尤其是唐宋,许多诗人都有咏月的瑰篇玮句。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与月亮情有独钟,酒入豪肠,三分笑成剑气,七分酿成月亮,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诗《全集》与月亮有关的就达320多首。《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二十字,创造了一种令人产生无限遐思的意境。《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联想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写汉高祖刘邦曽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天,充满着沙场霸气。诗圣杜甫对明月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生留下了许多咏月的名篇名句。《月下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名句。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世间,攸然是玉京。”简直是一幅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风景画。还有白居易《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晏殊《蝶恋花》“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亮之圆缺喻人之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 中国的月亮分外圆。几千年来的岁月沧桑,演绎着中国月亮文化。中国月亮文化负载着深沉的意境。从天文学来讲,世界上只有一个月亮,如《华严经》所云:“月印万川”。但中国人对月亮的认知和钟情是世人所公认而望尘莫及的。与充满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曼罗精神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像月亮。月亮无论圆缺,总是安详宁静、平和温馨。柔和的月亮成了中国人理想的仙境。中国诗人所采用的自然意象独具个性。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狂风暴雨、峭崖荒谷,是日景;而中国诗人爱好的自然是淡月疏柳、溦雨细风、湖光山色,是月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华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和”的文化,“和”的理念。《礼记·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人最早萌发“飞天”梦想。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古代传说到文人笔下的飞天遐想,无不透发出我们这个民族对探索太空的无限向往。如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贺“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辛弃疾“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唐伯虎“携花带月月中游,嫦娥见月花含羞。”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更为中华飞天第一词。 如今,“嫦娥一号”飞天,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中国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把中国文明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巧妙地表现出来。中国月亮文化影响着世界。“嫦娥奔月”给世界带来不仅仅是感知,而且是和平的象征。中国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永恒的福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何等的亲切、优美、深邃。笔者感慨由衷,填词一首:
水 调 歌 头 答东坡居士 甲午中秋,相聚深圳,赏月抒怀,步东坡韵。
明月四时有,把盏复青天。遥知天上宫阙、今夕是华年。我已乘风而至,满目琼楼玉宇,高处胜清寒。起舞天虹下,向往在人间。 驾翔丹,倚飞阁,夜无眠。天伦垂念、阖家赏月正团圆。人盼青春永驻,月望清辉长顾,璧合亦周全。莫道苍山远,四海共婵娟。 2014年9月于深圳
李训寅 系中华诗词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南昌市诗词学会会员、安义县诗词学会副会长。 通信地址:江西省安义县政协 邮编:330500 电话:13576117301
(清样稿) 201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