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运用叠字叠词来构建语言美
让我们首先看一个例句,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青,绿、碧或黑。“青青”,“叠词”,因为“青青”含有“青”的意思,是由“青”与“青”两个词构成。而“澹澹”:澹,水名;而“澹澹”却不是水名的重复,是一个词。意思是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我们把类似“澹澹”这样的词叫做“重言词”或“叠字”
所谓重言词,就是两个同样的字相重叠,组成双音节词。这类词通常用来描摹物态或者摹拟声音。
一、 描摹物态的重言词,如:昭昭、昏昏、冥冥、赫赫、纷纷、翩翩、区区等等。
《楚辞· 九歌·云中君》:“烂昭昭兮 未央。”
王逸注:“昭昭,明也。”
南朝·陈·阴铿 《行经古墓》诗:“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
昏昏,昏暗貌;阴暗貌。
《诗·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冥冥,昏暗貌。
二、摹拟声音重言词,如坎坎、冲冲、关关、萧萧、喈喈等等。
《诗·魏风· 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木声。
《诗·小雅·蓼萧》:“鞗革忡忡”
唐·孔颖达 疏:“鞗革即言冲冲,故知垂饰貌。”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鳩,在河之洲。”
毛 传:“关关,和声也。”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重言词,可能表示一个意思,也可能表示几个意思。如: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纷纷,多而杂乱貌。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纷纷,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宋·王安石《尹村道中》:“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纷纷,烦忙;忙乱。
再如:冲冲
《诗·小雅·蓼萧》:“鞗革忡忡”
唐·孔颖达 疏:“鞗革即言冲冲,故知垂饰貌。”
《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冲冲,凿冰声。
唐·吕岩 《五言》诗之十二:“一丸延万纪,物外去冲冲。”
冲冲,直升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冲冲,感情激动貌。
明·钱嶫 《悯黎咏》:“军行值人日,感叹心冲冲。”
冲冲,同“忡忡”,忧虑貌。
宋·苏舜钦 《寄题丰乐亭》诗:“把酒谢白云,援琴对孤松。境清岂俗到,世路徒冲冲。”
冲冲,行貌;往来不绝貌。
唐·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冲冲,多貌;浓重貌。
以上例句表明一个重言词可以表示几个意思,同时也表明一个重言词可以描摹物态,同时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下又可能摹拟声音。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重言词是叠字;古人常常还用叠词来构建语言美。如:西湖中山公园一亭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花神庙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题西湖孤山: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题杭州龙井南九溪十八涧: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