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9|回复: 0

第五讲、元曲创作(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4 05: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涂键 于 2013-6-24 06:21 编辑

第二、曲韵与曲字
        曲韵和词韵不同。词韵的主要依据是清人戈载的《词林正韵》;而曲韵的主要依据则是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把“平水韵”的一百零六韵并为十九个韵部:
一)东钟,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下略); 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
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
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北曲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入声字,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归到平上去三声去了。又因为曲韵是平上去三声通押,所以元曲韵不另立“上”、“去”两声。元曲用韵有以下特点:
        第一,平仄通押。
        第二,一韵到底。平、上、去三声可以通押,元曲用韵要 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许换韵。
        第三,可以有赘韵的情况。所谓赘韵,是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
        第四,不忌重韵。所谓重韵,就是在同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 韵脚字,它们的词义或与其他字结合构成的新词的词义完全相同的词韵叫重韵。

          元曲用韵,是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标准的,与现在的普通话音韵较相似,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中原音韵》又把中古的部分上声字归并到去声,这也和现在的普通话音韵较相似。
       《中原音韵》虽然把古代入声字归并到平上去三声去了,但具体字归并到哪一声,和现在的普通话音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  我们如果要确切的知道某一入声字在元曲中作哪一个声部,一定要查《中原音韵》,而不能够单凭普通话的音韵来推断。
         曲字的平仄要求比诗词严得多。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曾经讲到在某种情况下,下平声要分阴阳;在某种情况下,仄声要分上去。但是我们在曲谱里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时候用阴平,什么时候用阳平。上声和去声的用字有时候很严,尤其是用韵字的时候,当用上声韵的就不能够用去声韵,反之当用去声韵字时就不能够用上声韵字,更不能用平声韵字。
         我们知道,曲韵的常规是平仄通押。但并不是每个韵字都是可平可仄。什么地方平,什么地方仄,取决于曲谱。值得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的区别。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上声韵字离平声韵字较近,离去声韵字较远。为什么呢?该用上声韵字时,有时候往往可以用平声韵字;该用平声韵字时,有时候往往可以用上声韵字。而去声韵字独立性很强,该用去声韵字时,不但不可以用平声韵字,甚至不可以用上声韵字。请看下面两首《山坡羊》的韵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去),波涛如怒(去), 山河表里潼关路(去)。 望西都(平),意踯躅(平)。 伤心秦汉经行处(去),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 兴(平),百姓苦(上)。亡(平),百姓苦(上)。
《山坡羊·酒友》——元·张小山
           刘伶不戒(去),灵均休怪(去),沿村沽酒寻常债(去)。看梅开(平),过桥来(平),青旗正在疏篱外(去),醉和        古人安在哉(平)。窄(入作上声),不勾筛(平)。哎(平),我再买(上)。
以上不难看出:该用去声韵字的地方,都用了去声韵字;而不用上声韵字。该用平声韵字的地方,偶然用了上声韵字,而不是用去声韵字。由此可见,古人对于上声和去声的用韵是很讲究的。
         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指出:有些曲调,最后一句不但平仄是固定的,甚至其中某个字该用上声,某个字该用去声,某个字该用平声也都有讲究。如落梅风、上小楼、夜行船、卖花声等曲的末句“仄平平、仄平平去”,正宫等调的末句是“仄仄平平去平上”等。周德清认为,像端正好、朝天子、快活三等曲的末句是“仄仄平平去”,如果最后一个字改为上声韵字,就是第二着,也就是次品了。《庆宣和》的结句是“去上” ,改为去平就是第二着 但切不可用上平。
        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还指出:如果一句最后两个字都是仄声,曲律要求避免重复,最后一个字是“上”,另一个字则为“去”;反之,最后一个字为“去”,那么其另一个字则为“上”。如:
        古道西风瘦(去)马(上)《马致远·天净沙》
        想秦宫汉(去)阙(上)《马致远·乔木查》
        渔樵无话(去)说(上)同上
       比司马青衫更(去)湿(上)《王实甫·西厢记》
以上“阙”,入声作上声;“说”,入声作上声;“湿”,入声作上声。
        施礼(上)数(去)《睢景臣·般涉调》
       做女(上)婿(去)《王实甫·西厢记》
有时候句中连用的两个仄声也避免声调上的重复,这一点也请作曲者注意。
        曲句的平仄格式和律诗很不相同。如:
        1、 仄平平、平仄平平。
              下西风、黄叶纷飞。《王实甫·西厢记》
        2、仄平平、仄平平去。
             急罚盏、夜阑灯灭《马致远·夜行船》
上例“急”,入声作上声;“罚”,入声作平声;“盏”,宜平;“灭”入声作去声。
        3、中平仄平平上去。
             看钱奴硬将心似铁。《马致远·落梅风》
“铁”入声作上声,“铁”,末字亦可作平声韵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洪都诗词

GMT+8, 2024-12-28 21:48 , Processed in 0.0144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