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律古风
所谓长律,就是超过八句的律诗,有的甚至长到一百六十韵。两句一押韵,一百六十韵就是一千六百个字。有一种试贴诗规定五言六韵,清代规定五言八韵,那是应科举时写的。例如:钱起《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夸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长律的平仄很容易知道的,因为它只是把五言绝句加起来。例如五言六韵的长律,就等于三首五言绝句。除头两句和末两句以外,中间各句都是要用对仗的。长律一般是五言诗;七言长律非常罕见。
写到这里,我们把律诗、绝句的平仄规则总结一下。平仄有“对”的规则和“粘”的规则。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尾联。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在“粘”的时候,七言第五、七两字、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的;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五言则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总之,除了下面所讲的变格外,我们可以拿五言的第二、第四字;七言的第二、第四、第六字作为衡量粘对的标准。
知道了粘对的道理,要背诵口诀(平仄格式)就不难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省诗的平仄都可以按照粘对的规则背诵如流。即使是百韵长律,也不会背错一个字。
违反“粘”的规则叫“失粘”。注意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唐人偶尔有不粘的律诗、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但是不足为训,因为一般的律诗、绝句总是粘的。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唐人虽有个别失对的情况,那或者是模仿“齐梁体”,即律诗未定型以前的诗体,或者是诗人一时的疏忽,后人是不能引为口实的。